当前位置: 首页 > 微社区e家通 > 番禺区 > 桥南街 > 正文

她把一束光照进番禺这群特殊孩子的人生

| 【记者 黄骆】【编辑 橙子鱼】 | 2022-02-10 22:39:12

图片




图片

李敏宁是市桥沙墟二小学副校长,在24年的职业生涯中,她为人友善、孝老爱亲,更让番禺一群特殊的孩子感受到了如父如母的温暖与关怀。




图片
接收特殊孩子,让他们人生收获温暖



李敏宁所在的学校自2016年以来一直接收特需生,许多特殊的孩子从她那里收获了无微不至的温暖和关怀。接受采访时,她说,特殊孩子和特殊家庭最需要理解和接纳。特殊孩子跟普通孩子的区别在于,他们的能力低下或缺失,这是由身体的先天不足而造成的缺陷。他们不是不想做好、学好,而是受能力所限办不到。因此,对他们的教育目标就是“能生活自理、能遵纪守法、能融入社会”。


图片



由于每一位特殊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学校与她因材施教,实施“一人一案”教育策略。一人一案是指给每一位随班就读学生都建立专项档案,以此为基础,资源教师、巡回指导教师与其任课教师、家长一起制定个别化的教育计划。每学期初,李敏宁和老师们对学生的能力发展进行评估,由安置小组讨论决定学生的安置模式。现已构建四种安置与支持模式,分别是全天特教班、普通班加部分特教班、普通班加资源教室、普通班加巡回指导服务。其中,各类中、重度障碍学生的一般性课程,如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会安排在特教资源班进行,以术科融合为主,优势科目融合为辅的原则进行学科融合教育,践行随“科”就读。实现低年级融合课堂“坐得住”、中年级融合课堂“能学习”、高年级融合课堂“会表现”。孩子们在最适当的安置方式下,学习功能化、生活化的知识,大大提升学习效率。



图片
她让番禺这群孩子在乌云中发现阳光



因为这群特殊的孩子身在番禺,李敏宁说他们都姓“潘”。“他们自小被遗弃,大多数有智力残障或肢体残障。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是谁、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到这里来,似乎每天都活在混沌当中,心中充满问号。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谈及特需班的学生,李敏宁这样说道。


图片



这些年里,让李敏宁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女孩叫盈翠(化名),是这帮孩子的“大姐大”,她自小在福利院长大,曾被收养到另外一个镇生活,6岁时养母因病去世,养父为生计奔波疏于管教,致使她无心向学,一度结交社会青年,读小学期间曾盗窃自行车被带到派出所。12岁时再次被抛弃送回福利院。由于智力稍低,加上基础没打好,经过特教老师的测试评估她只能入读小学一年级。


盈翠平时古道热肠,喜欢打抱不平,但是自控力低,常常被同学和老师投诉。李敏宁把她请到办公室谈心,言语中,李敏宁感受到了孩子的失望、孤独和无助。“你不要管我了,(福利院)阿姨都说不管我了,没有人再理我了,不会再给(我)机会了……”听着盈翠的哭诉,李敏宁默默地俯下身抱住她,拍着的孩子的后背轻轻说:“不会的,你还有改过的机会,我知道你的本意是好的,只是没有恰当地表达出来。”


李敏宁详细讲述了与盈翠之间的沟通过程,这也是双方关系“破冰”的重要时刻。“我坐下来,静静地陪在她身边,等她平复情绪。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她终于停止了哭泣抬起头,含泪的双眼凝视着我,说:'老师,他们个个都不听我的,人人都讨厌我,为什么你要管我?'我知道接下来我的回答会让她非常在意。于是,我双手扶着她的肩,看着她的眼睛微笑地说:'盈翠,从你来到沙墟二小学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发现你很可爱,你很热心协助老师管同学,喜欢奔跑,充满活力。'听了我的话,她的眼睛似乎绽放出光芒。”李敏宁的认可和谆谆教导,让盈翠重新获得了自信,仿佛在乌云中看到了阳光。


从此,李敏宁成了她的心中重要的人。每天,她一来到学校先跑来李敏宁办公室开心地跟我打招呼,再回课室去早读。课间,又跑来跟我分享开心的事,或是反省自己做错的地方。有一天,她蹦到我面前,双手递给我一张小卡片,得意地说:“李老师,你看!这是什么?”我定眼一看,哟!这不是班主任给她的表扬信吗?上面写着:“盈翠同学,上课专心听讲,能与同学友好相处。表扬你!特此鼓励!”看着她一天一天的转变,李敏宁说自己心中感到无比欣慰。“我们每天在做的事情就是以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美好生命,也许我们只是给她一缕阳光,她便能绽放出七彩光芒。”



图片
每周组织探访老人,让尊老敬老蔚然成风



除了用爱心和耐心对待孩子,李敏宁还重视培养孩子孝老爱亲的高贵品质。从2018年开始,每周一早上的班会课时间,李敏宁会组织各班轮流去探访老人,同学们给老人家表演节目、按摩、聊天,快乐、温暖彼此。她相信“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我们的小小举动可以将爱和善推向社会,带动社会风气好转。


图片



她在家中也是一位好女儿,好媳妇,好妈妈。她父母、婆婆常年患多种慢性病,她四处寻医,每月准时为老人开药。作为一名母亲,她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良好的家风让年龄相隔13载的哥哥和妹妹也相亲相爱。


她说:“关于家庭和工作的平衡,我认为,再忙再累都要先照顾好家庭。时间不够用,我就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整理家务,每月准时跑医院给婆婆和妈妈开慢性病的药……我照顾好老人,老人也帮了我大忙——接送小女儿上幼儿园,让我在学校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生活不易,但充满希望,每天回家看到家人和乐融融,我就感觉一切都美好。”




图片





受访对象 供图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 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