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微社区e家通 > 番禺区 > 大石街 > 正文

和孩子一起听听龙舟故事,大石街“家长学堂”勾起满满儿时回忆

| 【图文记者 马晓惠】【编辑 陈钰】 | 2022-06-08 10:23:33

图片




今天是端午节,

大石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之家长学堂

第49期专门推出龙舟文化特辑

《龙舟非遗进校园  传统文化启童心》。


龙舟文化是番禺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本场直播带大家一起追溯龙舟文化的前世今生,让屏幕前的家长和孩子们认识和了解龙舟文化。


赶紧识别下方二维码

回看本期精彩内容

图片



番禺区洛浦上漖龙舟制作第五代传人黄剑挺师傅,番禺区洛浦上漖小学“匠心舟”非遗龙舟文化工作坊坊主冯燕祺老师、家委会会长原伟铖以及他的女儿、 “匠心舟”工作坊成员代表原曼淇,番禺区洛浦上漖小学杜靖琳老师主持。


图片



图片

节目勾起家长对龙舟的儿时回忆

图片


本期嘉宾原伟铖和原曼淇两父女,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都非常热爱龙舟文化,也分享了他们与龙舟的故事。


原伟铖对龙舟文化情有独钟,也常常参与划龙舟,他回忆道,“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家游览广东省博物馆时,从父亲口中得知,2008年番禺上漖村65岁的造舟师傅黄林带领着村民把广州猎德村‘花龙’龙舟搬进省博物馆,当时父亲也参与了这个过程。力争上游的龙舟精神也成为了我们的家风。”


而女儿原曼淇自从参观完省博物馆后,就深深地喜爱上了龙舟。为此,她还成为学校龙舟美术社团成员之一,参加了洛浦龙舟庙会小记者。在偶然的机会下,她以《番禺龙舟文化》为主题参加了“2019番禺小小讲解员”,获得首届《非遗少年说》短视频入围奖。


原曼淇分享道,“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漖人,自然就选择了我们这边的传统文化——龙舟。为了拍这个视频,我还去了龙舟制作基地,看到了龙舟师傅们制作龙舟时的过程。拍摄的时候,我还了解到在2018年5月,我们上漖龙舟的制作技艺正式列入了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感到很自豪!”


图片



直播中,通过嘉宾们对龙舟文化的分享,也勾起了家长们儿时的回忆。大石河村小学四(1)班的家长廖娜观看后就分享道:“小时候每到端午节,家人总带着我,拿着锅碗瓢盆去村里的祠堂装龙舟饭,新鲜滚烫的龙舟饭往往令我垂涎三尺,接着就到了重头戏——赛龙舟。”


“以前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烈日当空下,要那么辛苦去扒龙船,直到我亲身经历了才知道,那个感受是难以用文字来描述的。只要你坐在龙舟上,肩上就多了一份传承龙舟文化的责任。大家同坐一条船,心好像连在了一起,就像一个大家庭。只要齐心协力,没有什么办不到的。”廖娜认为,现在的孩子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对以前一些东西不了解,应该多点组织这种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龙舟,感受龙舟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片



图片

走近龙舟:广府的龙舟文化

图片


在直播中,嘉宾们追溯了龙舟文化的前世,还介绍了全国不同地区的龙舟习俗,例如江西旱龙舟习俗、贵州清水江苗族的子母龙舟、夜间龙舟赛等,而广府的龙舟文化也很有代表性。


广州“扒龙船”不只有以速度分高下的竞渡,它还分为趁景、斗标两种形式。趁景是各方龙船前来应景,只表演技巧,不排名次。趁景热身之后就是“斗标”,也就是万众瞩目的龙舟竞渡。激烈的竞渡之后,大家就可以聚一起吃“龙船饭”了。


图片



在黄剑挺师傅看来,广府龙舟文化最有意思的应该是“探亲”。他介绍道,广州地区河涌很多,水上交通发达。以前村子的规模小,整条村才几百人,每当村里有大型工程,比如挖河涌、修河堤,附近的几条小村就会联合起来一起完成。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现在的兄弟村和老表村。兄弟村和老表村的关系不是随便说的,而是经过上百年的约定俗成。随着时间发展,很多村有了属于自己的龙舟,各村的龙舟就开始“探亲”了。此后,龙舟就成了维系村与村之间深厚情谊的纽带。


那“探亲”具体需要做什么呢?黄剑挺师傅也给大家进行了科普:龙船代表着一条村形象,首先外表上要整洁光鲜,其次是要有礼貌。探亲龙船进村后会划三个来回,村里的几位长老在岸上不停地招手示意龙船靠岸。在长老们邀请下,龙船扒手才上岸,鼓手会送上鞭炮、龙船饼和一张拜柬。村里的长老就还一张柬给客人。吃完龙船饼后,龙船再划三个来回,客人再三感谢,主人家再三相送。


“整个探亲都围绕着一个字‘礼’。主人家要表现出热情好客,收到的拜帖越多,证明村里越兴旺。客人则要表现得彬彬有礼,有家教。村里的长辈就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这就是文化传承。”黄师傅解释道。


图片



图片

用实际行动“传承技艺  弘扬精神”

图片


直播中也探讨了龙舟文化的发展近况,黄剑挺师傅表示,国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并且大力宣传,让越来越多青年人了解到这项活动。


例如黄师傅的两个侄子黄润佳、黄力柱均为80后,十年前先后回到龙舟厂边学边做,成为“造龙者”的第六代传人。又如番禺区文化部门已将部分与龙舟相关的工艺及习俗,核定公布为区级代表性名录,逐步加大保护力度;还与部分学校合作,将龙舟文化列入校本课程;在已出版的《番禺文化遗产研究》中,龙舟文化都占据相当的分量。


图片



龙舟文化已成为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闪光点。在龙舟文化的传承上面,既要传承技艺,又要弘扬精神,现在就有不少人在背后为龙舟文化的传承而努力着。


黄剑挺师傅正在用自己的手艺,造就上漖村龙船厂一条又一条百年龙舟。而洛浦上漖小学也开展了一系列的传承项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匠心舟”非遗龙舟文化设计工作坊。


图片



“匠心舟”非遗龙舟文化工作坊坊主冯燕祺老师介绍道:工作坊设立的初心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端午习俗,弘扬龙舟精神。10年时间里,龙舟艺术设计与制作项目得以发展和延续。平时工作坊的同学们妙用不同的手工材料,创作出多种龙舟手工艺品。


创作作品一直是以“平面”和“立体”两大系列划分;平面方面,从最初的龙舟文化特色平面绘画、手工剪纸,慢慢发展到利用专业玻璃颜料、立体勾线笔,在玻璃框上、在透明亚克力瓶子上、在扇子上创作,因为玻璃颜料清澈透明,极有富贵感,有金碧辉煌的效果,这跟龙舟的特色是结合的。而立体方面,从最初的用卡纸制作立体龙舟、粘贴画,慢慢发展到彩泥龙舟立体制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家长和学生观后感言(节选)

图片

番禺区洛浦上漖小学  四(1)班原诺妍:

观看直播后,我为我是上漖人而感到格外骄傲。关于龙船文化,我小时候就经常听爷爷说每逢端午节,我们上漖会派出一条龙舟到邻近的兄弟村探亲,场面可热闹呢。在直播中,我了解到万人制作龙舟的震撼以及赛龙舟的起源,特别有趣!


番禺区洛浦上漖小学 六(1)班柳浩楷:

作为学校“匠心舟”工作坊的成员,我感到非常自豪!在工作坊期间,我不仅绘画水平一点一点地提高,对龙舟文化也越来越感兴趣。在直播的“彩蛋”中,我看到了我在工作坊学习的历程,满满的回忆。很快,我们就要毕业离开校园了,但是在工作坊学习的这段美好回忆,我会永远记在心里。


珊瑚湾畔小学一年1班郑紫茹家长:

经过这次的直播的讲解,我和孩子才真正地了解到,平常我们是外行看热闹,今天真正地做了一次“内行”,非常感谢家长学堂的分享。


富丽小学 阳雨墨家长:

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更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让我们家长回忆起小时候观龙舟赛、吃龙舟饭的情景!赛龙舟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也是一项鼓舞人心、增加凝聚力的活动!传承非遗,守住根脉,人人有责!


洛浦洛溪小学四年级2班曾楚恩家长:

我们这一代小时候都曾经历或目睹赛龙舟的盛况,至今都难以忘怀。今天难得和孩子一起观看直播,听听龙舟的历史,了解龙舟精神,实在是非常难忘的回忆。



图片



图片
相关阅读:

直播预告|大石街“家长学堂”第49期:龙舟非遗进校园 传统文化启童心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 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