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微社区e家通 > 番禺区 > 化龙镇 > 正文

化龙校园04|东沙小学:化龙毽球文化的发源地

| 【记者 龙de传人 见习 王育煌】【编辑 峥辉】通讯员 许树添 | 2020-11-10 23:41:25





开栏语

为全面了解化龙镇学校的教育发展以及校园文化,从10月14日起,“微社区e家通化龙飞升”微信公众号开设“化龙校园”专栏,定期更新校园相关主题,以图文形式进行。


在化龙镇,经过这几年的推广和发展,毽球运动已经成为化龙校园的特色运动之一。说起化龙毽球,就不得不提起东沙小学,这是化龙镇毽球文化的起源地,也是化龙镇第一家拥有自己的毽球队、以毽球文化为发展特色的学校。化龙毽球以东沙小学为开端,慢慢走进化龙校园。




毽球, 
牵起了学生交流、融合的纽带


旧时,许多乡村的学校设在祠堂里面,在化龙镇就有这样一所学校——柏堂村东溪小学,创办于1931年。在1991年之前,它一直在东溪村祠堂内办学。1991年,在村委的倡导下,港澳同胞和社会各界人示的大力支持下,在紧靠祠堂的北面重建东溪小学。




2005年9月,为了配合化龙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要求,东溪小学和沙亭小学合并,改名为东沙小学。两校合并,不可避免都需要经历一段磨合期,据东沙小学副校长冯炽恩介绍,两校合并之初,校方领导一直在考虑如何才能使两个学校的学生更好、更快的进行交流和融合,思考再三后,选择了毽球运动作为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首先毽球易得、价格便宜,其次毽球运动不会产生激烈的身体碰撞。当时我们鼓励学生都参与到毽球运动中,并在同年举行了第一届毽球运动会,此后毽球运动会成为了学校每年的传统运动会,延续至今”。




多年以来,各级政府领导对东沙小学的发展非常重视,特别是两校合并以来,区、镇、村共投入资金550多万元,港澳同胞捐资117万元,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现在学校设有多媒体教室、科技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阅览室、计算机室等专用教室。同时,完善了运动场和毽球训练馆的改造,教室和功能室安装了多媒体电教平台。


成绩斐然的背后, 
离不开“三方”的努力


在赛场上,东沙小学毽球队是一支强劲的队伍,常常让对手“畏惧”,学校毽球队参加全国、省、市、区级比赛,都取得可喜的成绩,连续几年均获得前三名,更有学校毽球队员因毽球成绩突出被广州市第三中学、仲元中学招为特长生。


场上威扬,场下是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冯炽恩指出,学校毽球队之所以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取决于三个关键的因素,学校领导一如既往的支持,教练风雨无阻的辛勤奉献和学生的刻苦训练,“毽球队每天至少训练两小时,从早上7:00—8:00,下午4:30—6:00,周六则是一整天的训练,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风吹日晒,一直如此。”




毽球队毽球成绩优秀,文化课也不放松,东沙小学毽球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文化成绩退步的队员会被暂停训练,“一旦毽球教练发现,有队员的文化成绩退步了,或是遭文化课老师‘投诉’,文化课成绩最近不理想,那么,毽球教练会暂停该队员的毽球训练,让他全身心的投入到文化课当中”。冯炽恩说道,每次毽球队的队员训练结束后,都会围在一起学习、做作业,“不会让他们因为毽球而影响到学业”。




毽球, 
成为东沙小学的特色文化



在东沙小学,毽球不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文化。十几年来,东沙小学特色教学硕果累累,“毽球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报告获得番禺区教育科研三等奖;“基于毽球文化下的班级文化行动研究”成功申报为番禺区十二五科研项目课题,国家级子课题成功立项两个,并顺利结题;“毽球文化”被番禺区教育局纳入为“岭南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之“校园文化篇”,题为“小毽球,大世界”编入《番禺区中小学德育“一校一品”集》等等。








东沙小学作为化龙镇第一家发展毽球文化的学校,如何走得更远是学校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冯炽恩表示,目前东沙小学已经完成了毽球在学生层面的推广,未来我们希望能够加强学校与家长的合作、沟通,将毽球推向社区。


部分图片由学校提供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 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