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微社区e家通 > 番禺区 > 大石街 > 正文

奔涌吧,后浪!大石街这批90后正在上演“青春的逆行”

| 【记者 小惠】【编辑 橙子鱼】 | 2020-05-04 22:13:07

在五四青年节前夕,大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支部正式挂牌成立,团支部的团员都是90后小年轻,从1992年到1998年,大多刚毕业没多久,甚至有刚毕业一两个月的,都参与到了这次一线抗疫中来,每天穿行在大石街的大街小巷,上演“青春的逆行”,他们的身影让人们对这代青年彻底改观。“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这次疫情真正地锻炼、磨砺了这帮年轻人,也让人们意识到,90后真的长大了!



4月28日,大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支部挂牌成立,街党工委党建专职副书记许东雨、团工委书记莫鸿震向团支部授牌。




△送给团员一份特别的小礼物



△许东雨书记召开座谈会,聆听青年心声



团员青年分享自己的战“疫”故事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麦志华充分肯定了本中心医护青年的担当和付出


青年故事分享


曾嘉宜 1995年


春节前后,疫情逐渐变得严峻,曾嘉宜刚好回老家过年,才回去2天,因疫情需要,大年初三,她又一个人赶回来了,但回来之后,却发生一件很糟糕的事,她发烧了。“当时挺害怕的,可能是因着凉发烧,就先在家休息观察,后来体温正常,就跟领导申请回到工作岗位”,曾嘉宜回忆道。当时曾嘉宜被分配到植村村“五人小组”,挨家挨户上门核查。让她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年纪跟她相仿的湖北籍年轻人,一开始在电话里就很害怕,以为是诈骗,后来她还担心到哭了,害怕会不会感染,曾嘉宜则安抚她,并给她一些关爱,后来他们还因此成为了现实中的朋友,后来因工作需要,曾嘉宜又调配到大石街定点隔离酒店,又继续在一线奋战。


其实,因为身处一线,曾嘉宜更能体会到疫情的严峻,心里也有点害怕,曾嘉宜坚定地说道,“我们穿着白大褂、防护服,我们不应该这么想,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觉得,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郭紫琪 1993年


从大年三十开始,郭紫琪就在一线奔波了,先后主要负责入户消杀和咽拭子采样两方面的工作。2月18日,大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专项检测小组,对辖区内所有居家医学观察人员通过咽拭子采样,这也是番禺首个进行核酸检测试点工作的镇街。接到任务的第一天,郭紫琪印象特别深刻,第一天咽拭子采样整个团队就做了196个人,大家都累瘫了。“防护服是密不透风的,幸好当时温度适宜,相对没那么辛苦,随着气温慢慢升高,每次穿防护服都是一个挑战,天气比较热、出汗比较多、又不能喝水,从早上8点多开始穿,最快到11点半之后才能回来,下午2点半到4点半继续,回到医院就是5点后的事了”,郭紫琪回忆道。


其中还有另一个挑战,每次咽拭子采样,采样对象需要张开喉咙,这很容易引起呕吐,有些真的吐了,更多人是会对着医护人员咳嗽,所以在防护上必须要做得足够好,然后采集完一个就要对自己消毒,这是对自己的防护也是对接下来的采样对象的保护。在采样的过程中,郭紫琪和同伴不断地上楼下楼,有时候一连爬三个六楼,上去下楼,收拾好东西、消毒,就赶紧赶往下一个地点,跨越整个大石是常有的事。


有时候一个上午甚至要做到十几户人家,任务非常重,但由不得她半点犹豫,“现在疫情逐渐稳定,境外来穗人员集中隔离,对我们的负担减少很多,相比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现在是接到任务,马上穿上衣服、做好防护做好消毒”,这三个月下来,郭紫琪也有了很大的成长,“过程中时间紧迫,也早已忘了害怕,只想早点去做好这些事,早点出结果,他们安心,我们也安心。”郭紫琪才刚毕业2年,是大石街本地人,家人也知道她的工作,但她为了不让家人过多担心,她一直没有很详细跟他们描述过她的工作过程。




梁嘉豪 1992年


大年初四,梁嘉豪就回来上班,他负责的是任务量最重的大山村及周边村(社区),其他小组每天的检测任务是十几个,他们则是几十个,特别是湖北解封后,他们一天上门量增加到100来个,工作量非常大,从早上工作到晚上。


而年前,梁嘉豪初为人父,孩子才出生2个来月,但因疫情要立马回岗上班,刚开始没有什么防护,存在一定的风险,梁嘉豪也担心因工作而影响到家人。“当时心里也害怕,该怎么办?于是,我马上找了保姆,现在每个月的工资,差不多都给了保姆了,”梁嘉豪笑着说道,这段时间他没有跟家人住在一块,主要通过视频了解孩子成长的点滴。




关汉斌 1994年


当时得知有第一个确诊病例时,那一天,关汉斌的同事上门消杀,“他们就穿着一件白大褂和一个口罩,疫情刚开始都是这样冲,然后后期慢慢加上眼罩、帽子、防护服……一件件加上去,我印象非常深刻,历历在目”,关汉斌回忆道。在疫情期间,关汉斌因工作调配,参与的工作部门比较多,去过广州南站、消杀组、健康小组、信息组、酒店组等,见证每一组工作人员的辛苦。


湖北解封前,当初在消杀组的关汉斌,每天消杀十来二十户,从早做到晚,湖北解封后,消杀组的工作量一下子猛增到六十来户,想多申请一组人手,但真的是没人了,于是,他们4个组每天就到处跑。“就拿着20多斤的消毒壶,骑电动车穿行在大石,然后上楼下楼,每天的步数一两万,甚至3万多都有,都有辛苦、害怕的时候,但也要干下去,干赢才能结束”,关汉斌说道。


3月初在信息组,他看到了所有领导、同事,每一个人都在加班,有一位女同事做到凌晨2点半,于是有同事从家里开车出来送她回家。到了3月下旬,他来到酒店组,到定点隔离酒店接送境外来穗人员,有一天从晚上7点多一直接送到凌晨5点,接着整理信息,一直到早上8点才能休息,除此之外,还要面临境外来穗人员的不理解和刁难,这些都让关汉斌觉得身心俱疲,但他还是一直在一线坚持着。





还有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的

90后青年奋战在防疫一线……

他们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青年的担当。


直面和增强社会责任,学会责任与担当,这是青年的一门人生必修课。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部分图片由大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 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