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微社区e家通 > 番禺区 > 石基镇 > 正文

“90后”公卫医生麦美琼:勇挑咽拭子采集重担,面对数百次感染风险

| 【记者 小觅风】【编辑 子禾】通讯员 许嘉 樊惠谊 | 2020-03-04 18:52:24





“小麦,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出发了。”“可以了婷姐,现在就走吧!”说完,小麦就拎起采样箱和同事出门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这位被大家亲切称为“小麦”的麦美琼,是石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公卫医生。她说话小声、腼腆,似乎还保留着象牙塔的稚嫩;但她做事积极、果断,展现了一位年轻医生的责任和担当。



麦美琼在打电话了解隔离人员身心状况


年龄最小的公卫医生


第一个报名执行紧急任务



麦美琼出生于1992年,2017年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一直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是石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龄最小的公卫医生。

从天河车陂的家到石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多公里的距离,麦美琼就依靠步行、地铁和公交完成两点间的连线,从未迟到。原本麦美琼计划过年回湛江老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她主动放弃休假,选择坚守岗位,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广州南站作为全国春运主战场,虽然受疫情影响客流量有所下降,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为了加大防护力量,番禺区向各镇街征集医护人员。麦美琼第一个报名前往广州南站开展旅客发热排查工作。




自愿报名广州南站值班工作


每天6点多从家里出发,8点到达广州南站,比要求的上班时间足足早了一个小时。“我习惯早点到,因为还要做些准备工作,给志愿者的培训资料也要提前熟悉。”麦美琼瘦小的身影在广州南站各站点间忙碌穿梭,监测来往旅客的体温,指导旅客做好科学防护,排除发热病人及疑似病例,守护广州“南大门”。


外表柔弱内心坚强


这位“90后”有点不一样


大年初一,麦美琼和同事在广州南站值班,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1点多。公交和地铁都停运了,幸好同事有车可以送她回家。大家都担心她一个小女生能不能顶得住这样高强度的工作,麦美琼硬是坚持了下来,截止至2月中旬,她在广州南站值班了10天。

“这个小女生,比我们想象中更加坚强,胆大心细。”提起麦美琼,医院的领导和同事都对她竖起大拇指。


2月14日,麦美琼正在广州南站值班,站点保安带来一位“不速之客”。原来,公交站乘务员在测量体温时发现一名乘客有明显的咳嗽症状,便第一时间将他带至医疗点。麦美琼和其他同事一起对该乘客进行体温检测、症状分析,了解其是否去过湖北或是否接触过从湖北回来的人员……沟通中,该乘客自称去过湖北,返穗后在东莞接受居家隔离,但隔离期间私自前来广州。

面对医护人员的仔细检查,乘客显得有些不耐烦,甚至不配合想溜走,麦美琼始终耐心做好释疑和劝说工作,争取理解。由于乘客出现剧烈咳嗽等疑似症状,麦美琼请求120支援,担心自己由于近距离接触可能被感染而成为另一个传染源,麦美琼不得不中断了广州南站的值班任务。

三天后,该乘客的检测报告出来了,呈阴性。看到报告的那一刻,麦美琼笑了,她不仅为他人的健康感到开心,也为自己能够重新加入战“疫”队伍感到开心。


主动请缨敢担当


勇挑咽拭子采集重任



麦美琼自愿报名参加咽拭子标本采集


很快,新的任务来了。石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开展咽拭子标本采集,这是检测有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一项重要检查。采集咽拭子标本,看上去很简单,但具体操作起来,是需要操作者的临床经验和应对策略的。被采样的人不能戴口罩,且采样部位在敏感的咽喉,拭子直接刺激容易引发被采样人的咳嗽和恶心反射,极易产生操作者被感染的风险。



麦美琼做咽拭子标本采集


“我上!”麦美琼主动请缨。“每次出发去做咽拭子标本采集,我们都要做好‘全副武装’,防护服、护目镜、护目面屏、N95口罩、帽子、手套、鞋套……穿完一整套大概需要10-15分钟。”每次“全副武装”奋战的时候,麦美琼连水也不敢喝,为的是减少上洗手间和节约防护服,提高工作效率。



将采集好的咽拭子标本装进试管



填写试管标签



认真核对姓名


“整个人像在焗炉里,很多小区都是楼梯房,每次提着装满冰排的采样箱上去,身上直冒汗,护目镜也起雾了,就得等一等再采集,要不看不清,影响结果判断。最近广州的天气也热起来,每次脱下防护服,全身上下都是湿透的。”麦美琼边说边比划着。



装满冰排的采集箱


2月21日至今,石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采集了400多份咽拭子标本。最多的一天,麦美琼和同事们一起完成了上百份咽拭子标本的采集,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有时候和被采集人离得很近,我甚至都能感受到他呼出的热气。有些采集对象是小孩子,哭闹及不配合是常有的事,我们都会先哄哄他们再采集。” 虽然很辛苦,但每次采集完标本,对方一句“谢谢你,辛苦了!”就让麦美琼把劳累抛至九霄云外。


面对这样几乎是零距离的接触,麦美琼不是没有担心。她现在和怀孕的妹妹一起居住,很怕自己把危险带给家人。每次下班回家,她都是第一时间冲进洗手间,做好清洁消毒后再和家人见面,还隔着肚皮给妹妹的孩子做防疫“胎教”。


家人是她最大的后盾


她却总是报喜不报忧


严峻的防控形势,高强度的工作,紧张的情绪需要释放,麦美琼有自己的秘密树洞。在她的微信主页,有一些仅自己可见的朋友圈,记录她在这个特殊时期的一些所想所感,成为她宣泄情绪的出口。


当被问到会不会和家里人倾诉时,麦美琼笑着说:“我经常都有和家里人联系。他们很关心我,每当看到一些医护人员在抗疫一线的新闻,都会问我是不是也在做同样的工作,会不会有很大危险。他们也很支持我,妈妈总说为我感到骄傲,他们是我最坚强的后盾。我怕家里人担心,一些比较危险的工作都不会跟他们细说,所以到现在他们也不知道我在做咽拭子标本采集。”


最近,麦美琼的解压途径又多了一个——“干农活”。原来,她和同事们自掏腰包买来一些蔬菜、花卉种子和化肥,利用下班时间对医院后面的一块空地进行除草、松土、播种、施肥,忙得不亦乐乎。“这既能让我们放松身心,又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麦美琼说。



麦美琼和同事利用下班时间在医院旁边的空地上“干农活”



麦美琼种下蔬菜苗



在萦绕着的抗击疫情广播声中,

一片覆盖着浅浅绿草的土地上,

麦美琼和同事们拿着锄头弯着腰,

播种着春天的希望。

END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 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