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微社区e家通 > 番禺区 > 沙头街 > 正文

汀根村这11个宝贝古建筑,不认识别说你是汀根人!

| 【记者 小沙】【编辑 子禾】 | 2019-12-05 21:32:38


汀根村曾被评为"广州市生态示范村"、"广州市卫生村"、"广东省卫生村"、"番禺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不仅历史悠久、环境优美,这里还有11个街坊习以为常的“宝贝”。



它们无痕的记录历史,

它们默默的讲述故事,

它们历经风雨的侵蚀,

它们看遍人间的悲喜,

它们陪着一代又一代人汀根人长大,

它们是村里老旧的门楼,

是低矮的古庙,

是凝聚一方人心的祠堂 。

在汀根村里走一走,

看着这些充满岭南风情的建筑,

熟悉的旧景旧事浮上心头,

仿佛又回到了旧时光。


汀根村11处不可移动文物

你都认识吗?


北涧刘公祠



北涧刘公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头街道汀根村北街1号。从后堂明间牌匾题款可知,该祠始建于清光绪甲申年(1884),2006年重修。坐西向东,三间两进,总面阔13.18米,总进深35.17米,占地面积470.95平方米。

两进均为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砖墙,花岗岩墙基。头门建筑在花岗岩台基之上,台基上立四根花岗岩檐柱,挑头饰石雕人物,墀头饰朴素砖雕。头门明间为花岗岩石门框,门额嵌石匾刻“北涧刘公祠”,梁架、柁敦和斗栱均雕有精美木雕,造型丰富,雕工细腻。天井铺花岗岩条石,两侧为围墙。后堂前建月台,用花岗岩栏板围砌,石阶两边望柱上雕有小石狮。

后堂明间正中悬“光远堂”木匾,上款“光绪甲申仲冬之吉”,两次间有木质花架装饰,明间后侧设神台,供奉祖先牌位。祠前为地塘,立有花岗岩旗杆夹石。祠堂保存了晚清建筑风格,雕刻艺术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对研究番禺祠堂文化具参考作用。



联涧刘公祠



联涧刘公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头街道汀根村向东街31号。从建筑形制及用材上判断,该祠始建于明末清初,中华民国五年(1916)重修。

坐西南向东北,三间两进,总面阔10.60米,总进深15.77米,占地面积167.16平方米。两进均为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砖墙,头门花岗岩墙基,后堂红砂岩墙基。头门形制为凹门斗,明间有花岗岩石门夹,门额上嵌石匾刻“联涧刘公祠”,上款“丙辰季春吉旦”。天井用鸭屎条石围砌,天井两侧为廊。左廊嵌民国五年“创建联涧祖祠碑记”,碑文中有“观寝庙之将倾”的记载,因而对祠堂进行了重修。

该建筑天井和后堂基础仍保存了明末清初的建筑材料,为研究番禺祠堂建筑和文化提供了较好素材。


汀根刘氏大宗祠


汀根刘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头街道汀根村向东大街。据族人介绍并从部分建筑构件判断,该祠始建于明代,清同治二年(1863)重修,最近一次重修为2006年。

坐西向东,三间三进,总面阔12.62米,总进深38.74米,占地面积489.16平方米。三进均为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砖墙,头门和中堂为花岗岩墙基,围墙基和后堂墙基为红砂岩。祠堂头门前廊两次间建花岗岩须弥座台基,明间花岗岩石门夹,门额上悬木匾刻“刘氏大宗祠”。头门后为天井,铺花岗岩条石,两侧建围墙。中堂前廊用花岗岩栏板围砌,中堂明间悬木匾刻“一经堂”。后天井两侧为廊,廊檐下饰木雕花架,右廊墙脚嵌有清同治二年(1871)重修碑记。后堂建筑在红砂岩台基上,存四根圆木金柱,红砂岩柱础,后堂存有较明显的明代风格。祠堂前地塘两侧立旗杆夹石,地塘前为放生池。

该建筑保存了明、清祠堂建筑风格,对研究番禺清代祠堂提供了历史素材。



松琴黎公祠


松琴黎公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头街道汀根村东桥大街二巷4号。据族人介绍,该祠建于清代,最近一次重修为1996年

坐北向南,三间两进,总面阔13.45米,总进深27.11米,占地面积369.94平方米。两进均为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碌灰筒瓦,青砖墙,花岗岩墙基。头门形制为凹门斗,明间有花岗岩石门夹,门额上嵌石匾刻“松琴黎公祠”。头门后为天井,两侧建围墙。后堂明间悬“修献堂”木匾。祠西侧建一古门楼,名为“登龙巷”。门楼为清代所建。

该祠堂与古门楼相依,对清代当地村落人文环境的研究有一定帮助。


汀根余氏宗祠


汀根余氏宗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头街道汀根村宁仁大街56号。从后堂牌匾题款可知,该祠始建于清同治壬戌年(1862),1986年重修。

坐北向南,广三路,深两进,总面阔15.72米,总进深28.51米,占地面积458.75平方米。两进均为硬山顶,人字封火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砖墙,花岗岩墙基。头门建筑在花岗岩台基上,上立两根花岗岩檐柱,石梁上有石雕斗拱,雕工细腻,造型独特。头门明间砌有花岗岩石门夹,门额上石匾阳刻“余氏宗祠”。天井铺红砂岩条石,两侧为博古脊围墙,后堂明间正中悬木匾刻“诒谷堂”,上款“同治壬戌开元仲冬吉旦”,下款补款“一九八六年四月五日重修”。祠堂左右路建有青云巷,右门楼石匾刻“由义”,左门楼石匾刻“居仁”,祠堂前有地塘,再前为放生池。

该建筑保存了清代建筑时期的风格,为研究番禺清代祠堂提供了素材。



五世余公祠


五世余公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头街道汀根村五龙里街。从建筑的形制和用材上判断,该祠建于清代,最近一次重修为2003年。

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两进,总面阔10.6米,总进深16.11米,占地面积170.77平方米。两进均为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砖墙,花岗岩墙基。头门形制为凹门斗,明间有花岗岩石门夹,门额上嵌石匾阴刻“五世余公祠”。头门后为天井,铺花岗岩条石,两侧为廊。后堂明间高处悬木匾刻“孝友堂”,为公元二00三年重修刻,堂内供奉宋代始祖余靖像。

该建筑保存了清代建筑的风格,对研究番禺清式建筑和祠堂文化提供历史实物。



汀根梁氏大宗祠


汀根梁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头街道汀根村青云大街35号。从门匾题款可知,该祠始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2000年重修头门。

坐南向北,广三路,深两进,总面阔14.5米,总进深31.73米,占地面积460.09平方米。中路三间两进,均为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青砖墙,花岗岩墙基。头门前廊两次间建有花岗岩须弥座台基,上立有四根花岗岩檐柱,挑头饰石雕人物像,墀头饰砖雕。明间花岗岩石门夹,门额上石匾刻“梁氏大宗祠”,大门两侧立石墩,浮雕瑞兽纹饰。头门后为天井,两侧为廊。后堂前有前廊,墙楣绘有人物故事壁画,题款为同治十年。后堂明间后侧建神台,供奉祖先牌位。祠左右路建有青云巷与祠堂连通,左门楼石额刻“淳水”,右石额刻“岳峙”,祠堂前为地塘,再前为放生池。

该祠堂保存了清代传统的建筑风格,雕刻与绘画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为研究番禺祠堂文化提供了历史实物。



汀根武帝庙


汀根武帝庙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头街道汀根村青云大街33号。始建年代待定,从存留的碑记可知,该庙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同治三年(1864)、同治五年(1866)均有重修。

坐南向北,由主庙、衬庙和前拜台组成。主庙单间两进,总面阔3.15米,总进深8.1米;衬庙面阔3.17米,深4.95米,占地面积为43.12平方米。建筑主体为硬山顶、碌灰筒瓦,青砖墙、花岗岩墙基。主庙一进为拜亭,二进为正殿,正殿有花岗岩石门夹,门额上嵌石匾刻“武帝庙”,上款“同治丙寅季夏吉旦”,门框两边有石刻对联。殿内神龛安放“关公”等四尊佛像,右墙上镶2方重修石碑,衬庙东壁和南壁共镶3方重修石碑。前拜台位于衬庙前左侧,台面中间立有“本坊社稷之神”碑。

该庙保存了清代的建筑风格,对研究本村宗教信仰提供了历史实物。



沙头百岁坊门楼


沙头百岁坊门楼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头街道汀根村宁仁大街20巷。从石匾上款可知,该门楼始建于清代光绪壬午年(1882),是为居住在该村的百岁老人们而建。

坐北向南,面阔3.7米,进深1.31米,高4.08米。门楼右侧墙体被居民新建的民房所占,现存占地面积为4.48平方米。建筑主体为歇山顶,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砖墙,花岗岩墙基。明间花岗岩石门夹,门额上石匾刻“百岁坊”,上款“清代光绪壬午秋日”,下款“梁耀枢题”。

梁耀枢(1832-1888)是广东历史上的三大状元之一,字冠祺,号斗南,顺德杏坛光华村人。清同治十年(1871)状元,授翰林编修。官至侍读学士、参事府詹事。该门楼保存较好,对研究该村村史有一定的价值。


宁仁古道门楼


宁仁古道门楼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头街道汀根村宁仁巷。门楼始建年代待定,门楼于清光绪辛卯年(1891)重建,2007年曾重修。

坐西北向东南,面阔2.11米,进深1.17米,高4.3米,占地面积2.47平方米。主体建筑为硬山顶,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砖墙。花岗岩石门框,门额上石匾刻“宁仁古道”,上款“光绪辛卯重建”,下款“里人黎撝谦书”,字体流畅端庄,浑厚有力。石板古道经后人用原构件重新铺平,大约100米开外有另一五龙里门楼与其相接。

该古道为清代汀根村最繁华最热闹的道路,两侧商铺林立,是市桥地区的主要贸易聚集地之一,对研究番禺近现代商业史以及该村村史提供了历史实物。


五龙里门楼


五龙里门楼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头街道汀根村五龙里巷。从建筑风格和用材上看,该门楼应建于清代。

门楼坐东南向西北,面阔2.85米,进深0.37米,高3.5米,占地面积1.05平方米。主体建筑为歇山顶,碌灰筒瓦,青砖墙。明间花岗岩门夹,门额上石匾阴刻“五龙里”。巷内石板古道经后人用原构件重新铺平,大约100米开外,有另一“宁仁古道”门楼与其相接。

该古道为清代汀根村的主要贸易聚集地之一,两侧商铺林立,也是市桥地区的贸易聚集地之一,对研究番禺近代商业史以及该村村史提供了一定的历史素材。



这11个地方有的你故事?


汀根村于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建村,称甯仁村,由于自然环境较差,许多青壮年外出谋生,村中父老勉励青年人扎根乡土,把村名改为"钉根",后觉"钉"字不雅,且当地缺水,影响生产,村民相信有水就有财,就会真正扎下根基,后把"钉"字改为"汀"字,今天的汀根就此得名。

资料来源:沙头街文体中心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 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