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微社区e家通 > 番禺区 > 化龙镇 > 正文

番禺匠心 | 花半生的时间,极力传承龙舟文化

| 【记者 龙D传人 实习 许静华】【编辑 峥辉】 | 2019-11-26 19:43:51


番禺,经过2200多年历史的沉淀,作为广府文化的中心,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孕育了无数的文化。龙舟、飘色、砖雕、灰塑、广东音乐……每一种文化的背后,都隐匿无数的心血。匠者,一颗细腻心,两只勤劳手,日夜不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在番禺区化龙镇的沙亭村一带,有一种龙头没有胡须的“母龙舟”,当地人不叫龙船,而称为“龙船乸”。35年来,屈伟甜作为“龙船乸”的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虚心向老前辈学习龙舟文化方面的各种礼仪,致力于推动沙亭村龙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沙亭龙舟文化展现给大众,让大家都知道有“沙亭龙船乸崇拜”这项市级非遗项目。


番禺匠心人物志:屈伟甜




屈伟甜,今年59岁,是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从事沙亭龙船乸崇拜的整套习俗十多年,主要负责主持相关龙舟活动及仪式并组织龙船队员和村民参加,带领龙船队参与龙舟竞渡比赛,曾于1996年荣获“番禺市莲花杯”金奖,获2004年“莲花杯”、“金杯奖”第四名。此外,教导其徒弟屈永潜掌握龙舟的各种技巧,让龙舟技艺得到传承。



35年专注于龙舟文化
       


屈伟甜20来岁就开始参与沙亭村的龙舟活动,至今35年,一步一步地从一个普通的“扒仔”,再到龙舟文化的“学徒”,最后成为村的龙船会会长,这源于他对龙舟传统文化的热爱。他告诉小e,“回忆起年少时,每年的端午节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可以一起扒龙船。虽然我们村有屈、苏、李等姓氏,每逢扒龙船时,大家都不分彼此,踊跃参加。”




在投入到龙舟文化的工作后,屈伟甜虚心向老前辈们学习龙舟文化方面的各种礼仪,得到了村里父老乡亲们的支持与肯定,并在他们的推举之下,成为沙亭村的龙船会会长。如今,屈伟甜担任会长已有30年,这些年来,他从对龙舟有兴趣,渐渐地发展为自己的乐趣,致力于推动沙亭村龙舟文化传承与发展。


30多年投身于龙舟传统文化的屈伟甜,让沙亭村的龙舟队在各项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吸引了周边人对沙亭村龙舟文化的关注。他曾负责主持相关龙舟活动及仪式并组织龙船队员和村民参加,1996年荣获“番禺市莲花杯”金奖、获2004年“莲花杯”龙舟赛“金杯奖”第四名、2015年第十五届“莲花杯”“禺山杯”龙舟赛银杯第一名、2017年第十六届“莲花杯”“禺山杯”龙舟赛银杯第二名。


屈伟甜认为,参加龙舟文化活动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获奖,而是将沙亭龙舟文化展现给大众,让大家都能关注龙舟传统文化,让更多人知道有“沙亭龙船乸崇拜”这项市级非遗项目。



沙亭龙船乸崇拜
       



番禺有句歇后语,          “沙亭龙船乸——好扒唔好打”,意为沙亭龙船虽然扒得快,同时扒龙船过程中不会轻易跟别人发生摩擦,避免纷争。据了解,沙亭龙船乸崇拜习俗起源于北宋,是沙亭开村先祖从湖北秭归屈原故乡带到番禺,其龙舟文化的传统习俗包括          起龙、请龙、采青、探亲、拜祖、竞渡、埋龙等。
       

屈伟甜对小e说,“每年四月初八左右,我们村就会安排人员到龙船滘进行起龙。起龙前,我们会举行祈福仪式,祈求顺顺利利。起龙后,会对龙船进行清洗与修补,再涂上桐油,这样既是翻新,也会起到保护作用。之后,我们会定日子进行采青仪式,此时公(神)、锣伞、柏竹旗、龙船鼓、龙头、龙尾等装饰就会配到龙船上。”


据了解,沙亭村的鲤鱼石旁所造的龙船有        身长、龙头金面青鼻、独角无须、扒得快的特点,据说与屈大均妻子融入北方骑马技术有关。因此也吸引了周边村落来沙亭村制作龙船,邻近水乡有不少龙船从此造出,如沙溪龙船、小洲金头等快船,这些就好像是沙亭的龙船所生的一样,所以被称为        龙船祖师爷,俗称        “龙船乸”

       


屈伟甜说:“当时,考虑到整个广州地区都没有“龙船乸”的概念,在镇委镇政府和相关民俗专家等热心人士的努力下,我们就萌生了以“沙亭龙船乸崇拜”为名,申请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据了解,在广州著名的“新造景”龙舟赛上,沙亭龙船乸一举夺得了“第一旗”的美誉,沙亭龙船乸也因此成功入选首批番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龙船乸”的龙头和龙尾都供奉在沙亭村里的东潭屈公祠中。



沙亭龙船乸的独特性
       


龙船乸特征主要体现在龙头、龙尾上,具有青面独角无须特征,龙尾是直的,龙身没有讲究,目前沙亭村的两条龙船均为传统龙。据了解,其中一条龙船总长为12.8丈左右(长度近38米),宽度为1.1米(最大位置以放鼓的位置计算),可容纳“扒仔”以及龙船头、龙船尾的打旗手、公、锣伞、柏竹旗、鼓手等共80多人,而另外一条龙船稍短,长4米左右。


屈伟甜说:“我认为沙亭龙船文化最大的亮点是名字独一无二,每年农历五月初四都是沙路龙船景,来自天河车陂村、宦溪、新造镇思贤村、化龙镇潭山村、莘汀村、塘头村等多条龙船都会前来‘应景’。大家齐心协力扒龙船,河涌两旁也站满了来自不同地方的村民‘睇龙船’,场面十分热闹。”


沙亭村的龙船乸不仅外部特征跟其他龙船不一样,在造船的方式上也与其他龙船有区别。正常造龙船一般是从头到尾的,但沙亭村打破常规,            从两端往中间同时造船。屈伟甜告诉小e,“造船选用优质的            坤甸木,结合            ‘超长船身、木质超薄、船身空间窄而适中’的制作特点,一个师傅负责从龙船头的位置开始造,另一个师傅负责从龙舟尾开始造。也正是这种造船方式,使得造出来的龙船爬得特别快。”



传承龙舟文化
       



文化的传承需要融入新鲜的血液,沙亭村“龙船乸”已被列为广州市非物质文体遗产项目名录,作为这项传统文化的区级传承人,屈伟甜表示,“我希望化龙镇能够整合资源,成立一个镇级龙舟文化协会, 加大对龙舟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比如在沙亭村龙船涌上建造一个龙舟文化长廊等,激发更多年轻人热爱龙舟传统文化。


屈伟甜认为,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希望政府可以加大资金的投入,拓宽化龙运河,积极组织镇级龙舟赛事,争取将“沙亭龙船乸崇拜”这项市级非遗继续升级为省级乃至国家级的非遗项目。


       

“岭南古邑 粤韵番禺”


2019年番禺全域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

正在火热进行中

旅游、动漫、红木、珠宝……九大主题,

总奖金18.4万!个人最高奖金1.5万!300余件参赛作品!


识别下列二维码,



了解最新赛事。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 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