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微社区e家通 > 番禺区 > 化龙镇 > 正文

番禺匠心|情系梅庵曲韵长,古琴轻弹绕梁音

| 【记者 王建毅 实习 许静华】【编辑 峥辉】 | 2019-11-15 21:20:25

2019-11-14 王建毅 



导语:


番禺,经过2200多年历史的沉淀,作为广府文化的中心,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孕育了无数的文化。龙舟、飘色、砖雕、灰塑、广东音乐……每一种文化的背后,都隐匿无数的心血。匠者,一颗细腻心,两只勤劳手,日夜不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古琴,位列“琴棋书画”之首,有着“左琴右书”和“士无故不撤琴瑟”的美誉,而在番禺区大石街礼绿路三巷,穿过一片民宅簇拥,在绿树青石掩映下的稼轩琴坊,有一所清幽典雅的古琴传习所。


这11年来,作为梅庵派传人的程久霖老师,在此钻研琴谱、以琴会友,用清澈明净的琴声,让不少热爱音乐的优秀琴人,充分感受到梅庵派传统古琴文化的艺术美感。




番禺匠心人物志:程久霖




祖籍江苏南京,1967年出生于音乐世家,梅庵派古琴大师程午嘉之孙。自幼受家庭熏陶,耳濡目染,六岁学琵琶,并参加各种公开演出,14岁获得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比赛银奖。


目前,作为梅庵派第四代传承人的他在番禺区大石礼绿山庄稼轩琴坊的广州梦溪梅庵派艺术传习所、广东江门梅庵传习所带徒授艺。梅庵派遂成就岭南地区较有活力的古琴流派之一。


    


广东江门梅庵传习所
番禺区大石礼绿山庄稼轩琴坊的广州梦溪梅庵派艺术传习所



琵琶说故事


多年以后,当程久霖在琴坊里弹起《长门怨》、《关山月》、《秋江夜泊》这一首首古朴而典雅的梅庵名曲,琴声在指尖潺潺流动,淌过记忆的皱折,他定会想起童年时那个午后,当时奶奶监督他练习琵琶的温馨场景。


程久霖告诉小e,“我小时候更喜欢琵琶,因为琵琶的表现力很强,容易打动别人,而我当时比较内向,可能因为如此,才更愿意用琵琶来‘讲’故事”。从六岁开始,出生音乐世家的程久霖,除了每天到学校上课和艺术团排练,每天至少花两个小时来练琵琶。


但毕竟少儿天性,总有点淘气的“小策略”,“每当爷爷有事外出,他会把调好的闹钟交给奶奶,由她负责监督我练习。”程久霖就会偷偷地把时间调快半小时,这样就可以提前出去玩。“后来长大了想想,奶奶当时应该知道的,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我去玩耍”。


长期的刻苦练习,让程久霖开始在国内崭露头角:


❖1978年,程久霖随当时国内最著名的儿童艺术团——南京小红花艺术团出访东欧,参与演出。

❖1979年,12岁的程久霖来广州被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特招成为一名军人。

❖1980年3月入伍,担任琵琶独奏演员。

❖1982年参加羊城音乐花会,获得琵琶演奏优秀奖和民族音乐新秀奖,接受了音乐杂志的采访并刊登在当年的人民音乐刊物上。



1982年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比赛银奖


古琴记心声


在少年时期,程久霖就接触古琴,长期在祖父程午嘉先生身边耳濡目染,后来更是拜师喻引娣(第三代传承人)和梅庵派古琴大师刘善教先生,潜心学习古琴技法。


在跟随名师传习中,端坐正身,观琴谱,练指法,修得淡远之声,求得弦外之意,程久霖充分感受到了梅庵琴派“流畅如歌,绮丽缠绵”的艺术特点,更是如痴如醉地琴不离手。


梅庵琴派第二代传人程午嘉在弹奏古琴


梅庵派第三代传承人喻引娣收藏的程午嘉、杨新伦教授古琴的琴谱


“琵琶与古琴,钢弦与丝弦,前者骨感有力,后者清远深邃。在乐器演奏方面,琵琶的演奏技巧是所有古代乐器中最难的,相比之下,古琴的演奏技巧并不难,但需要很强的文化底蕴才能演绎出一首好的曲子,也需要更多的经历才能悟出古琴所代表的情感。”随着年岁渐长,人生阅历逐渐丰富,程久霖越来越喜欢弹古琴,并其以琴会友。


在他看来,琴如其人,通过琴声相互了解、互通有无,正所谓高山流水觅知音,也就更能交到知己好友了。


小e也在某点评APP上看到,古琴爱好者来到琴坊拜访程久霖后,留下了这样一则点评“在此处,聆听着程久霖老师的演奏,身、心、灵得到释放,远离尘世烦嚣,可谓人琴合一。”


十一载耕耘,梅庵古韵传两地


番禺区位于广州中南部,交通发达对外交流频繁,为本地琴人交流琴艺提供了有利条件。2009年,程久霖在大石街稼轩琴坊支持下,开设了这所梦溪梅庵派古琴艺术传习所,开班教学培养新一代的琴人。


其精湛的琴艺、温润如玉的艺术修为逐渐为人所赞誉,在日渐高涨的呼声下,又在广东江门的梅庵传习所,口传身教开展教学。


番禺大石梦溪梅庵派古琴艺术传习所
广东江门的梅庵传习所


在谈到自身琴派的特色上,程久霖介绍,除了具备古琴各大流派讲究“清、微、淡、远”的意境之外,还吸纳了民间音乐、西方音乐的元素,梅庵琴派琴乐特点是音韵宽厚、奔放洒脱,在演奏上颇为讲究气势和神韵,雄健中寓有绮丽缠绵之意,给人以结构严谨、琴韵饱满、形神俱妙之感;在演奏指法上,梅庵琴派的特色为左右手的大幅度吟猱,其吟法全在于腕部的灵活敏捷,以得匀实灵动之机为妙。许多琴曲中加多用轮指,使乐曲表现更富有生气。


程久霖表示,“古琴是我们先辈的一个经典的文化传承,又因为地域文化的差异诞生了不同门派,逐渐形成各自的特色,但门派之别不影响古琴的传承,我也希望更多当下的琴人能够吸纳各门派的精华,这样才能把这一经典全面传承下来,大家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着!”


因此,近几年来,程久霖除了专注整理祖父所流传下来的音乐文化遗产,还于广州和江门两地开班教学,传承古琴文化艺术,并积极举办、出席各类琴艺文化交流活动,如2014年到韩国仁川参加古琴交流会;2017年参与梅庵派成立100周年的巡演活动;今年9月21日,到上海音乐学院参加大同乐会成立100周年的活动演出……


通过不同形式的雅集、展演、交流,程久霖和一众琴人逐渐将许多优秀的古琴作品,带到听众与爱好者身边,让大家充分感受古琴文化独特气质与艺术魅力。


稼轩琴坊内部▲


2014年韩国古琴交流会


2017年梅庵派100周年活动


2019年大同乐会活动表演

后记


少年时,琵琶说故事,如今,古琴铭心声。今天,古琴对于程久霖来说,就像跟知己对话,将心事娓娓道来,已成生活中无法分割的一部分。


此外,更是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艺术匠心传承责任——古琴文化绵延悠扬,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礼、节、乐的文化传统。


对于如何做好新时代古琴的传承者,程久霖表示:“将来可能会进行(古琴)创新,但这必须是要立足于上一代遗留下来的、优秀的古琴文化上进行的创新。”


情系梅庵曲韵长

古琴轻弹绕梁音



梅庵琴派


梅庵琴派是中国古琴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也是现代最有活力、最年轻的流派,崛起于清末明初,创始人王宾鲁、徐立孙,采诸城琴艺,融民乐 、西乐 ,衡古今而成派。因王宾鲁(字燕晴)在东南高等师范时传习之所“梅庵园”而得名,也是国内最早融入西方音乐“点拍”技巧的音乐门派。


上世纪20年代开始在全国各地广泛传播,50年代之后流传到香港、台湾以及海外各地。80年代,随着梅庵派大师程午嘉移居广州,梅庵派在广州地区开始了传承与发展。代表琴曲有《平沙落雁》《长门怨》《关山月》《秋江夜泊》《捣衣》;在琴谱方面,1931年出版了《梅庵琴谱》(分上下两卷,上卷为琴论,详述形指法以及律学等;下卷为琴谱,含14首琴曲)。




梅庵派各代传人▲


部分精彩图文由受访者提供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 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